鸿蒙的境界是什么,“鸿蒙”究竟为何物?扶桑树上的神祇,还是混沌的状态?...
原标题:“鸿蒙”究竟为何物?扶桑树上的神祇,还是混沌的状态?众所周知,世界上传承至今的文明古国,也只有中国始终保持着古老文明的状态和传承。而对于任何一个拥有悠久文明史的国家来说,一个完整的神话体系,无疑是对文明积淀的最为崇高的致敬。因为神话的产生和演变,在最大程度上和我们祖先智慧的进步有着密切联系。就必须原始神话崇拜的大多式自然神灵,因为我们的祖先敬畏大自然的力量,但却又无法与之抗衡,因此便出现了
原标题:“鸿蒙”究竟为何物?扶桑树上的神祇,还是混沌的状态?
众所周知,世界上传承至今的文明古国,也只有中国始终保持着古老文明的状态和传承。而对于任何一个拥有悠久文明史的国家来说,一个完整的神话体系,无疑是对文明积淀的最为崇高的致敬。因为神话的产生和演变,在最大程度上和我们祖先智慧的进步有着密切联系。
就必须原始神话崇拜的大多式自然神灵,因为我们的祖先敬畏大自然的力量,但却又无法与之抗衡,因此便出现了形形色色的神灵。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观点也在不断发生着变更。在道教建立以后,完备的道教神话系统便不仅仅是对自然神灵的崇拜,更多的则是关注于用神灵的传说去教化百姓,这就实现了由被动接受神灵再到用神灵的传闻去主动教化世人的转变。
因此,学术界习惯将对原始自然力量崇拜的神话体系,称之为初代神话,而将被赋予了教化意义的神话,称之为二代神话。不过,在这两代神话体系之间,同样也被分为了三大类。
第一类就是以先秦著作《山海经》为代表的山海经神话,也就是初代神话体系,之后便是道教建立后逐渐自成一派的道教神话,最后一类则是东汉时期出现的以盘古开天地为中心的创世神话。
可以说,尽管这三大类神话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对世界起源解答的这一问题上,三大神话体系都将世界的原点定义为“鸿蒙”时期。那么,有关鸿蒙的记载,无论是在古籍亦或是现当代小说文学中,都曾经常出现。然而,有关鸿蒙一词的定义,一直以来都没有一个确切的解答。因此,被三大神话同时提及到的“鸿蒙”,究竟是个怎样的存在呢?
从现有的史料上来看,鸿蒙一词的原型最早出现在《山海经》中,而有关其名词的记载则最先出现在了《庄子·在宥篇》一文中。当然了,我们都知道,庄子他老人家一向是讲故事的好手。所以在他的记载中,鸿蒙便是住在扶桑树顶端的一位神祇。所谓“云将东游,过扶摇之树,而适逢鸿蒙”。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上古时期有个名叫云将的天神,将要向东巡游,在路过扶桑树的时候,便与树上居住的天神鸿蒙相遇了。
不过呢,云将在见到鸿蒙后,却问了他这样一个问题:天气不和,地气郁结,六气不调,四时不节……为之奈何?大致意思就是说,天地混乱冥晦,我身为云将掌管云起升腾结散,想要窥视万类万物的生长之情,却迟迟无法做到,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解决这个问题吗?
当然了,此时的鸿蒙正在扶桑树上跳的起劲儿,根本没空去搭理云将。而云将见状,也不愿再自讨没趣,只得灰溜溜的继续东行。三年后,当云将再次路过扶桑树的时候,鸿蒙才为他做出了解答。不过,由于庄子的思想本就是清静无为,所以他便借由鸿蒙之口,将自己无为的思想进行了一番阐述,即“无问其名,无窥其情,物固自生”。如此一来,鸿蒙虽然贵为天神,但却对万类万物始终保持着一个旁观者的姿态,不去干涉自然,令大自然的一切遵循其固有的规律运转下去,便是无为而无不为的至高境界。
而鸿蒙除了在《庄子》一书中天神的形象外,最为大众所熟知的,便是有关它就是混沌的状态。比如在《西游记》的开篇诗文中,便有“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的记载,除此之外,无论是在《山海经》亦或是《淮南子》等神话古籍中,人们也都习惯将鸿蒙比作混沌,而不是某一位天神。
因此,在庄子的论述中,鸿蒙更像是二代神话的产物,而在《山海经》等古籍的记载中,鸿蒙显然更倾向于初代神话的理论体系。不过,无论是怎么的阐述,鸿蒙都无疑是我们祖先通过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所创造出来的一个神话名词,充满了浪漫气息。就如华为自主研发的系统,就起名为“鸿蒙”系统,充斥着开天辟地的豪情壮志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