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心迹】那些与你并肩敲代码的那些日子
你好HarmonyOS:
见字如面。
写下这行字时,我的 IDE 还停留在你分布式能力的调试界面 —— 刚解决完智能温控面板和手机端的数据同步问题,屏幕上 “设备联机成功” 的绿色提示灯,像极了咱们第一次合作时,你给我的 “见面礼”。算下来,从去年接手公司智能家居项目选择你,到现在能熟练用 ArkTS 搭页面、调分布式接口,咱们已经并肩走过了 14 个月。今天想跟你好好唠唠,那些藏在代码里的心里话。
还记得第一次跟你 “打交道” 的窘境吗?当时要做一个简易的环境监测小程序,需要让设备端(搭载鸿蒙的传感器)和用户端(手机 App)实时同步温湿度数据。我抱着 “跟安卓开发差不太多” 的心态上手,结果刚写分布式数据管理的代码就卡了壳。原本以为像往常一样定义个全局变量就能共享数据,可你的日志里偏偏弹出 “未配置分布式数据同步权限” 的红色警告,我对着文档翻了一下午,才搞懂你独特的 “分布式能力框架”—— 得先在 config.json 里声明 ohos.permission.DISTRIBUTED_DATASYNC 权限,再用 DataShareHelper 创建跨设备的数据连接。
那段时间我天天跟你 “较劲”:有时候明明代码逻辑没问题,你却因为设备间的网络延迟,让数据同步慢了半秒;有时候我忘了在 AbilitySlice 的 onStart () 里初始化分布式服务,你就干脆在日志里给我抛个 “NullPointerException”。直到有天深夜,我按照你的开发指南,在代码里加了分布式数据变更的监听回调,当手机端实时刷新出传感器传来的温度数据时,我对着屏幕里你的图标笑了 —— 原来不是你 “脾气怪”,是我还没摸清你 “分布式协同” 的逻辑脉络。
后来项目推进到 UI 开发,你又给了我不少惊喜。之前用其他系统做自适应界面,得写好几套适配不同屏幕尺寸的布局代码,可你自带的 ArkUI 框架,只用一个 Flex 布局加上 “flexGrow: 1” 的属性,就让按钮在手机、平板上都能自动占满剩余空间。我还记得第一次用你提供的 Material 组件库,只用三行代码就实现了带渐变效果的按钮,当时同事凑过来看,都问我 “这是哪个第三方库?”,我得意地说 “这是鸿蒙自带的!”。
不过有件事我得跟你 “吐槽”:上次做设备间的蓝牙配对功能,你提供的 BluetoothAdapter 接口虽然功能全,但部分方法的文档说明有点简略。我想获取已配对设备列表,调用 getBondedDevices () 方法时,返回的 List 一直是空的,查了半天资料才发现,得先调用 enableBluetooth () 打开蓝牙,并且要在子线程里执行操作。要是你能在文档里多提一句这个 “小细节”,我就能少熬一个晚上啦。
现在项目快上线了,每次测试人员反馈 “跨设备控制响应很快”“界面在老款手机上也很流畅”,我都会想起跟你一起攻克的那些技术难点。你让我明白了,好的操作系统不只是冰冷的代码集合,更是能跟开发者 “双向奔赴” 的伙伴 —— 你用清晰的架构降低我的开发成本,我用优化的代码让你在设备上发挥更好的性能。
最后想跟你说句心里话:看着你从 2.0 到 4.0,支持的设备从手机扩展到手表、汽车,甚至是工业设备,我特别骄傲能参与到你的生态建设里。未来要是能优化一下部分原生接口的调用效率,再丰富点物联网场景的开发工具,我相信会有更多像我一样的开发者选择你。
以后的日子,还想继续跟你一起写代码 —— 写更多能让用户生活更方便的应用,也写咱们之间未完待续的故事。
一个跟你并肩成长的开发者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