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一个开发者的鸿蒙情缘

作为一名普通的开发者,我与鸿蒙的相遇并非偶然。从最初的好奇观望,到深入学习开发,再到成功上架应用,这段旅程充满了挑战与收获。每一行代码,每一次调试,每一个深夜的坚持,都成为了我与鸿蒙共同成长的珍贵记忆。

我的"鸿蒙专属文件夹"里藏着什么?

随着对鸿蒙的深入了解与学习,我开始萌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不开发一些属于自己的APP呢?就这样,我踏上了鸿蒙开发的爬坑之旅。

从零开始的学习历程

还记得第一次打开DevEco Studio的那个下午,面对全新的ArkTS语言和声明式UI框架,我既兴奋又忐忑。相比于传统的Android开发,鸿蒙的开发理念确实有很大不同。声明式UI的编程思维、组件化的架构设计、分布式能力的集成...每一个概念都需要重新学习和理解。

我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从官方文档开始,一点一点地学习基础语法。从简单的Hello World,到复杂的页面布局,从本地数据存储,到网络请求处理,每一个知识点我都会反复练习,直到完全掌握。

第一个项目的诞生

经过几个月的学习积累,我终于有信心开始自己的第一个正式项目。这是一个实用工具类应用,主要功能包括对应不同诗词在不同维度上的答题挑战。虽然功能相对简单,但对于初学者的我来说,每一个功能的实现都是一次挑战。

我清楚地记得第一次成功运行应用时的激动心情。看着自己亲手编写的代码在鸿蒙设备上流畅运行,那种成就感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

一张截图:记录APP上架成功的喜悦

 

应用上架成功截图

应用上架成功截图

 

应用详情页面

应用详情页面

这两张截图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它们不仅记录了应用成功上架的喜悦时刻,更见证了我作为鸿蒙开发者的成长历程。

上架路上的波折与坚持

 

最终的结果是好的,那么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但这个过程并不轻松,历经各种驳回,各种逻辑的修改,无数次的重新提交审核,我几乎要放弃了。 每一次收到审核不通过的邮件,我都会仔细阅读反馈意见,然后对照官方规范逐一修改。有时候是界面设计不符合规范,有时候是功能逻辑存在问题,有时候是权限申请不合理...每一个问题都需要认真对待和解决。 记得有一次,因为一个小小的用户协议格式问题,应用被驳回了三次。那几天我几乎每天都在修改和重新提交,心情也从最初的沮丧逐渐变成了坚定的决心。我告诉自己: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坚持走下去。

成功的那一刻

 

 

当我收到应用审核通过的邮件时,我正在公司加班。看到那个的"审核通过"的邮件时,我激动得差点跳起来。那一刻,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得到了回报。

团队的力量

这次成功也从侧面印证了我们团队夜以继日的努力没有白费。虽然我是主要的开发者,但背后的团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和支持。有人帮我测试功能,有人给我提供设计建议,有人帮我完善文案... 有了第一款上架的应用之后,我相信我们团队还会产出更多的上架作品。这不仅是对技术能力的证明,更是对团队协作精神的体现。

那些"卡壳"的时刻

在开发的过程中,遇到技术难题是家常便饭。虽然官方文档相对完善,但有些细节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不容易找到。有时候一个看似简单的功能,可能会让我困扰好几天。

文档理解的困惑

官方文档虽然有提及相关内容,但有些地方写得太简略了,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解起来确实有难度。特别是一些高级特性和分布式能力的使用,往往需要结合多个文档才能完全理解。 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当遇到不理解的概念时,我会先查阅官方文档,然后搜索相关的技术博客和社区讨论,最后通过实际编码来验证理解。这个过程虽然耗时,但让我对技术的掌握更加深入和牢固。

社区求助的温暖

鸿蒙开发者社区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每当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我都会在社区发帖求助。令我感动的是,总有热心的开发者愿意分享经验和解决方案。

 

有一次,我为了一个组件布局问题困扰了整整一周,在社区发帖后,一位资深开发者不仅提供了解决方案,还详细解释了背后的原理。这种无私分享的精神,让我深深感受到了鸿蒙开发者社区的温暖。

鸿蒙适配难题:差点放弃的夜晚

在所有遇到的技术难题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看似简单的功能实现:下载网络图片到本地相册。

权限申请的困扰

我最初的实现方案是申请用户权限,然后通过HTTPS进行网络请求下载图片。在开发和测试阶段,这个方案运行得很好,功能完全正常。

但是在应用上架审核时,问题来了。审核团队告诉我,申请的ACL权限不被允许,建议我使用"非权限的替代方案实现功能"。

 

权限申请被驳回

权限申请被驳回

看到这个反馈,我的第一反应是困惑和沮丧。这个功能对用户来说是必需的,但现有的实现方案却不被允许。我必须找到新的解决方案。

思路转换的尝试

没办法,我只能回来重新修改代码。既然不能申请保存到相册的权限,那我就换个思路:直接将需要保存到相册的图片内置到应用中,同时采用SaveButton组件进行免权限申请的方式进行保存。 这个想法听起来很合理,但实际实现时却遇到了新的问题。我发现内置的图片无论如何都无法下载到本地相册中。我尝试了各种方法,查阅了大量文档,但都没有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深夜的坚持与突破

那段时间,我几乎每天都要熬到深夜研究这个问题。有好几个夜晚,我坐在电脑前反复调试代码,尝试不同的实现方案,但都以失败告终。 我开始怀疑自己的技术能力,甚至考虑过放弃这个功能。但内心深处,我知道不能轻易放弃。用户需要这个功能,我作为开发者就有责任想办法实现它。

大佬指点的转机

 

 

 

就在我几乎要放弃的时候,一位社区大佬给了我一个新思路:将图片放到RawFile文件夹下,然后通过特定的API进行访问和下载。

这个建议让我眼前一亮。我立即按照这个思路重新实现功能,经过几次调试,竟然真的成功了!那一刻的喜悦,比第一次成功运行应用时还要强烈。

知识分享的价值

为了帮助其他可能遇到同样问题的开发者,我专门写了一篇技术博客:网络图片保存到相册的两种实现方案

在这篇文章中,我详细记录了问题的发现过程、解决思路的转换、以及最终的实现方案。很多开发者看到后表示很有帮助,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知识分享的价值。

技术成长的收获与感悟

从问题中学习

每一个技术难题的解决,都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通过这次图片下载功能的实现,我不仅掌握了RawFile的使用方法,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在遇到限制时转换思路,寻找替代方案。

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比掌握某个具体的API更加重要。它让我在后续的开发中更加从容,面对新的挑战时也更有信心。

代码质量的提升

在反复修改和优化的过程中,我的代码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我开始更加注重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更加重视异常处理和边界情况的考虑。

我也养成了写技术文档的习惯。每实现一个重要功能,我都会记录下实现思路、关键代码和注意事项。这不仅方便了后续的维护,也为团队其他成员提供了参考。

用户体验的思考

通过这次开发经历,我也开始更多地从用户角度思考问题。技术实现固然重要,但最终的目标是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体验。

我开始关注应用的性能优化、界面设计、交互逻辑等方面。每一个功能的设计,我都会考虑用户的使用场景和操作习惯,力求做到既功能强大又简单易用。

把记忆变成继续前行的力量

整理开发日志:发现自己的成长与变化

 

回顾这段开发历程,我发现自己不仅在技术能力上有了显著提升,在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上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技术能力的全面提升

从最初的ArkTS语法学习,到复杂业务逻辑的实现;从简单的页面布局,到分布式能力的集成;从基础的数据存储,到网络请求的优化...每一个技术点的掌握,都让我对鸿蒙开发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我建立了自己的技术知识体系,不再是零散的知识点,而是形成了完整的开发框架。这让我在面对新项目时,能够快速分析需求,制定技术方案,高效完成开发任务。

问题解决思维的转变

最重要的变化是问题解决思维的转变。以前遇到问题时,我往往会按照固定的思路去寻找解决方案,如果行不通就容易陷入困境。

现在我学会了多角度思考问题,当一种方案行不通时,会主动寻找替代方案。我也更加重视社区资源的利用,善于从他人的经验中学习和借鉴。

学习方法的优化

我的学习方法也变得更加高效。我不再盲目地学习所有技术细节,而是根据项目需求有针对性地学习。我也更加重视实践,每学习一个新概念,都会通过编码来验证理解。

对鸿蒙生态的期待:我的APP还有更多可能

功能扩展的规划

基于第一款应用的成功经验,我已经开始规划后续的功能扩展:

分布式能力的深度集成

我计划在下一个版本中深度集成鸿蒙的分布式能力。比如:

  • 多设备协同:用户可以在手机上开始某个任务,然后无缝切换到平板或电脑上继续完成

  • 跨设备数据同步:用户的数据和设置可以在多个设备间自动同步

  • 设备能力共享:充分利用不同设备的硬件优势,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AI能力的融合

随着鸿蒙AI能力的不断增强,我也计划在应用中集成一些智能功能:

  • 智能推荐:基于用户行为分析,提供个性化的内容推荐

  • 语音交互:支持语音控制和语音反馈,提升交互体验

  • 图像识别:利用AI能力实现图像内容识别和处理

用户体验的持续优化

用户体验始终是我关注的重点:

  • 界面设计:持续优化界面设计,提供更加美观和直观的用户界面

  • 性能优化:不断优化应用性能,确保流畅的使用体验

  • 功能完善:根据用户反馈持续完善和新增功能

新项目的构想

除了现有应用的优化升级,我也在构思一些新的项目:

生产力工具类应用

基于鸿蒙的多设备协同能力,开发一款真正意义上的跨设备生产力工具。用户可以在任何设备上开始工作,然后在其他设备上无缝继续,真正实现"一次开发,多端协同"的理想体验。

智慧生活类应用

结合鸿蒙的IoT能力,开发一款智慧生活管理应用。通过统一的界面管理家中的各种智能设备,提供个性化的生活服务和建议。

教育学习类应用

利用鸿蒙的分布式能力和AI技术,开发一款创新的教育学习应用。支持多设备协同学习,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智能辅导功能。

社区贡献与知识分享

技术博客的坚持

 

我计划继续坚持写技术博客,分享开发过程中的经验和心得。不仅是为了帮助其他开发者,也是对自己学习成果的总结和梳理。

对未来的信心

站在新的起点上,我对未来充满信心。我相信,随着鸿蒙生态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会有更多的机会和可能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和创造。

我也相信,通过我们每一个开发者的努力,鸿蒙生态会变得更加繁荣,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为中国的科技创新贡献更大的力量。

感谢与致敬

最后,我要感谢所有为鸿蒙生态建设做出贡献的人们:华为的工程师们,他们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这个伟大的系统;社区的开发者们,他们用分享和帮助让生态更加温暖;用户们,他们用支持和反馈让产品更加完善。

这就是我的鸿蒙心迹,我的独家记忆。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我很幸运能够成为鸿蒙生态的一份子,与这个伟大的系统一起成长,一起创造美好的未来。


写于2025年,献给所有在鸿蒙开发道路上努力前行的开发者们

Logo

讨论HarmonyOS开发技术,专注于API与组件、DevEco Studio、测试、元服务和应用上架分发等。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