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心迹】鸿蒙开发,是“神来之笔”,也是“时运之幸”。

故事要从我的学生生涯最后一年说起,这一年,参加了华为秋招,当时的我,跟所有青年一样意气风发,对华为作为中流砥柱的民族企业感到自豪和向往,也对鸿蒙作为应运而生的开发生态无比憧憬和期待,期待着成为华为的一份子。

但说来惭愧,同样也跟很多应届毕业生一样,笔者学习了相对旧的java语言,这里不讲任何借口,而是从一个已经从业的人员角度来说。

因为学校接触的跟社会主流的,不一样,却又完全一样,为什么这么说呢?在学校,使用着父母买的华为手机,甚至已经是第二部了,工作前夕又换了一部,这些华为手机的内核其实全部是鸿蒙系统,很奇妙,我们都在用对么?但却没有人推荐我们去学。

同届对于这一行,有一句戏称,25年学java,恰似49年入xx。

恰巧的是,很多毕业入了java的学生,不清楚这一点。java有着强大的生态环境,但已经今时不同往日了,不能说全部,几乎绝大多数企业和公司都是外包,不管是承接一些软件业务,还是别的服务,自主研发的少之又少,因为市场饱和了,而新兴的企业不说学习新技术,可能都在“吃老本”,甚至用类似struts2这种老技术。

学习成本骤增的同时,让我在课本和八股之外,真正意识到了什么是生态,生态不是所有人都在用,而是有人愿意教有人愿意讲。把那些问题和难点,以及应该如何去做,讲出来,讲给新生血液,这才是生态。

现在AI横行,大部分生态被摧毁了,你可还见到过有大学生去除了CSDN之外的社区学习过开发语言吗?至少从我这一代开始,少之又少。一几年有微博,有百度,那时环境还很好,有很多人在探讨和学习,现在的企业以来的生态已经不再是生态了,更像是产业链。

俗话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在这种新老对比之下,差距明显。鸿蒙生态展现出了“初恋”一般的清纯。

这是我在社区学习鸿蒙课程的一张教学示意图

cke_3630.png

 

最让我触动的是里面的使用建议,学过编程的都知道,具象化展现知识是很难的,尤其当你写了一天的代码以后,有什么动力支撑你去写出自己的心得并分享出来吗?相信绝大部分人都没有,少数人呢?

缺乏创作者的原因很简单,太多人在这条路上看不到希望,不是对未来没有希望,而是越来越多本来有希望的年轻人,在就业困难的现实环境下,被压得喘不过气,上岸的会庆幸,落水的会绝望,但都失去了对那种未来的向往。恰巧的是,鸿蒙让人们看到了希望。

在鸿蒙社区,甚至可以看到CSDN都没有的习题,这对于技术人来讲何尝不是一种乐趣。

cke_18850.png

在这种生态中,你能做到了解和深刻去体会自己正在使用的手机,这些奇妙的弹窗是如何运作的?甚至可以看到免费的习题,并且有答案的得分和相关知识点的解析,你可能会觉得这些不过尔尔,但是真的从开发者的角度,以服务的初心去看,就会发现这些字段是多么贴心和亲切,而正是每一个像这样推动生态发展的行为,促成了整个鸿蒙良好的生态环境。

作者在学习java时,不管前端是vue还是js的时候,是不会有人在网上告诉你每个弹窗如何设计才合适,应当注意什么,而对于全栈开发的后端工程师,这种前后端一体的开发语言和生态也更利于当今软件行业发展环境,因为它真正越过了数据传输格式这道麻烦的沟壑,在开发前为我们搭建桥梁,首尾贯通。

以上,是我对鸿蒙生态和传统java生态的亲身感受,无疑前者带来了更多的惊喜,虽然存在挑战,但我乐意于更有希望的事情上努力奋斗,而不是在已经饱和的市场上垂死挣扎,华为的鸿蒙开发者是真正敢于拼杀和创造出一条血路的荆棘勇士。

同时,也推荐欢迎大家进入鸿蒙社区,共同获取属于自己关于鸿蒙学习的“独家记忆”,共勉!

Logo

讨论HarmonyOS开发技术,专注于API与组件、DevEco Studio、测试、元服务和应用上架分发等。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