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心迹】一次线下开发者见面会,让我决定开始学鸿蒙开发
导语
收到华为的一个短信邀请,说是周六(8月9日)有一场关于鸿蒙的开发者交流活动,问有没有兴趣参加,可以通过网络报名。说实话,我对于鸿蒙开发没有接触过,只知道是个操作系统,具体是什么内容,完全没有概念。想着周末正好没有什么事,过去参与一下,长长见识也不错,就报名参加了。
1 现场人挺多,气氛也不错
活动是在周六的下午,小白楼的音乐厅,路不算远,我就骑了个共享单车过去了,到了以后,门口有一个广告牌,也有几个工作人员在做引导和介绍。
进门以后,有工作人员负责签到,核对参与人员的信息,然后将活动帖贴在参与者的胸前。
签到后,进入会场,场地应该能容纳150人左右,座位上基本上都坐满了人,年轻人居多,应该都是学生,也有少数年纪大一些的,一看就是经验丰富的老程序员。
我找了一个靠前的位置坐下,拿了座位上的宣传单,对鸿蒙活动有一个简单介绍。我旁边有个年轻小伙,和他聊了两句,也是没有接触过鸿蒙开发,到现场了解一下鸿蒙开发和一般开发有什么区别。
2 鸿蒙创新赛
下午两点,活动正式开始,美女主持人简要做了开场白,然后请出第一位演讲嘉宾。
郑经理是华为负责赛事推广的,他没有讲技术,主要讲了鸿蒙生态以及创新赛的情况。
我只是使用鸿蒙手机,通过郑经理的PPT,让我了解了鸿蒙设备已经非常广泛,日常用到的还有很多。鸿蒙最大的优势和特点,就是多种类型的设备,可以实时的协同工作。也就是鸿蒙的分布式能力。
后面又重点讲了创新赛的情况,华为为了推广鸿蒙系统,为创新赛准备了丰厚的奖金,无论是鸿蒙技术开发的新手还是资深人士,都可以参加,只要有创意就可以。门槛没有那么高,让我这样的鸿蒙技术小白也非常心动。
3 技术专家的分享
全栈开发工程师卢老师以及技术专家马老师,两位分别作了技术分享。
卢老师讲了具体的stage模型技术,我没有接触过这个技术,听起来,还是有些吃力,里面涉及到的名词还不太能够理解,只能听一个大概的框架,还需要后续的学习,才能够掌握。
技术专家马老师分享的是元服务的开发实战,因为没有涉及具体的技术,讲了不少概念性的东西,听起来还是容易理解一些,不过,也需要动手,才能真正理解。
4 获奖选手的实践分享
周老师是参加了上次的鸿蒙创新赛,并获奖的选手。他为大家分享了参加创新赛的作品,封面新闻APP的开发过程,以及在开发中碰到的问题,如何解决的,后面还给大家分享了参赛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干货很多,也很实在。
5 现场提问
每个嘉宾分享完,都有一个提问环节。现场大家举手很踊跃,问的问题五花八门。有的人问的是很深的技术细节,比如“鸿蒙的ArkTS语言和我们常用的JavaScript到底有啥区别?”;有的人关心学习方法;还有的人想了解比赛的具体规则。
专家们都回答得很耐心。比如上面那个技术问题,马老师就解释说ArkTS是基于TypeScript的,但为了适应鸿蒙的各种设备,在上面加了一些自己特有的功能,用起来更方便。
我也没忍住,鼓起勇气举手问了一个我最关心的问题:“像我这样只具备java后端和一些Vue前端知识的,完全没接触过鸿蒙开发的新手,学习鸿蒙开发是否有难度,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卢老师也给了很实在的回答:“鸿蒙开发有点类似于大前端,与Vue有点类似,如果有Vue基础,上手会比较快。后续可以多参加线上线下的学习活动,或者加入开发者微信群,大家一起学,进步更快。”
6 活动结束,我开始了鸿蒙技术学习
3个多小时的活动,在不知不觉中很快就结束了,但是对于我来说,还是有很多想法,特别是学习鸿蒙以及参与比赛的冲动。回到家之后,我就下载DevEco Studio,在bilibili上面找了一个简单的教程,结合鸿蒙的技术文档,开始了鸿蒙技术的学习。
这就是我参加鸿蒙线下交流活动的整个过程,如果你对鸿蒙技术开发也有兴趣,不妨了解一下,如果能够参加类似的线下交流活动,也不错过机会,说不定一场活动,就让你对鸿蒙开发产生兴趣,开启一个不一样的技术大门。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