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心迹】 老程序员的新手记:在 HarmonyOS 里,重新感到“第一次”的欣喜

写这篇时,我已经写了多年代码——跨过过多种语言与平台,也踩过足够多的坑。可当我以“鸿蒙初学者”的身份重新上路,竟又尝到久违的悸动:一边熟悉,一边陌生;一边克制理性,一边真心欢喜。


01|为什么它“有点不一样”

不是“又一个移动平台”,这是我入门几天后最直观的感受。HarmonyOS 把“端、边、云”的协同能力放在了设计原点——分布式软总线、一次开发多端部署、设备间任务续接,这些都把我从“单机应用思维”中拎了出来。

  • ArkUI + ArkTS: 熟悉的 TS 语法,却绑定了声明式 UI 与响应式状态模型。数据单向流动、组件粒度清晰,界面更像在“描述”而不是“堆砌”
  • 分布式能力: 设备发现、跨端拉起、数据流转不再是“外挂 SDK”,而是一等公民
  • Stage 模型与权限治理: 生命周期与调度更可控,权限声明也更显式——工程化友好
  • 生态一体: DevEco Studio、ohpm 包管理、能力声明与签名串起了从开发到发布的闭环。

对一个老程序员而言,这些不是“炫技”,而是架构层面真正影响日常开发效率与产品想象力的齿轮


02|学习曲线上的三次“小确幸”

2.1 第一次让 UI “呼吸”

刚写 ArkUI 时,我也像很多人一样被状态管理“教育”。直到我把零散变量收敛进 @State,一切顺滑起来——UI 跟着数据走,我只要把状态讲清楚。

@Entry
@Component
struct Counter {
  @State count: number = 0;

  build() {
    Column() {
      Text(`Count: ${this.count}`).fontSize(22).padding(12)
      Button('再来一下').onClick(() => this.count++)
    }.padding(24)
  }
}

小确幸#1: “哦,原来我只需负责讲清楚数据,界面会自己长出来。”


2.2 第一次把任务“续”到另一台设备

分布式续接不是一蹴而就:我也经历了权限漏配、设备发现不稳定、拉起失败等常见坑。补齐声明、梳理交互路径、把日志分级之后,成功那一刻两台屏幕接续同一页面——那种“系统在帮我”的踏实感,让我想起最初玩分布式系统时的兴奋。

小确幸#2: “跨设备不是花架子,真能把用户的注意力从设备解放到任务本身。”


2.3 第一次把构建时间打下来

把模块按“变化频率”拆分、精简资源、命中增量构建,DevEco Studio 的进度条从近 90 秒降到 30 秒左右。
小确幸#3: “少等 1 分钟,每天就多出几次专注的起点。”


03|老程序员的“迁移地图”:从旧习到新范式

  • 从命令式到声明式: 把“怎么画”改成“画什么”。页面是状态的投影,事件是状态的改写。
  • 从单机到多端: 设计之初就画“任务流图”,思考哪些状态可续接哪些数据需本地哪些能力由谁承载
  • 从“堆功能”到“编排能力”: 善用系统内建的分布式能力与服务化接口,少造轮子,多做编排。
  • 从“救火日志”到“设计日志”: 关键路径打可读日志(含节点、时序、上下文),为明天的你写注解。

04|我给后来者的 7 条上手清单

  1. 先跑通,再优雅: 验证闭环最重要,架构重构放第二阶段。
  2. 三张表开工: 能力/权限/交互路径,把 module.json5 的权限与配置一次性梳清。
  3. 状态最小化: 页面只保留“会变且关心”的数据,其他用计算或派生。
  4. 组件原则: 父管数据、子发事件;输入/输出边界要窄。
  5. 构建瘦身: 模块按“变化频率”拆;资源定期清理;增量构建要命中。
  6. 分布式从小做起: 先做可观测的跨端片段(如纯文本续接),再扩展到复杂场景。
  7. 把快乐留档: 在 README 或 ChangeLog 里记录“今天的一个小确幸”,团队文化会因此更正向。

05|学习的欣喜,不止技术

当朋友在平板上用到我分布过去的“专注面板”,回一句“就该这样用”,我突然意识到:
HarmonyOS 的特别,不仅是新接口和新范式,而是把“多设备世界”的复杂度,折叠到了开发者伸手可及的层次。
这让产品想象更大、实现路径更短、团队协作更顺——而我,也久违地体会到学会一门新事物的纯粹快乐


结语|重新出发的理由

多年程序员的经验让我谨慎,鸿蒙新手的身份又让我好奇。两者叠加的结果,是既不盲从,也不保守——在 HarmonyOS 里,我看见了移动开发迈向“多端一体”的务实道路,也重新找回了“第一次编译成功”的那种小小心跳。

如果你也准备开始,不妨从一个最小页面一次最小续接做起。
当第一颗小确幸落袋,你会明白:这趟旅程,值得。

Logo

讨论HarmonyOS开发技术,专注于API与组件、DevEco Studio、测试、元服务和应用上架分发等。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