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详情页到搜索,"爱影家"APP渐成雏形 #跟着猫哥学鸿蒙
随着课程的深入,我们开始实现"爱影家"APP的核心功能页面——电影详情页。这个页面需要展示丰富的电影信息,包括海报、评分、简介、演职员等内容,对布局和数据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实现详情页的第一步是页面跳转和参数传递。我使用了鸿蒙的router模块来实现页面间的导航。在首页点击电影卡片时,将电影ID作为参数传递给详情页:
// 在HomePage中
onMovieClick(movieId: string) {
router.push({
uri: 'pages/detail/DetailPage',
params: { movieId: movieId }
});
}
然后在详情页中接收这个参数:
// 在DetailPage中
onPageShow() {
const params = router.getParams();
if (params && params.movieId) {
this.movieId = params.movieId as string;
this.loadMovieDetail();
}
}
这部分实现还算顺利,但接下来的数据加载和UI渲染就遇到了不少问题。由于电影详情数据比较复杂,包含嵌套的对象和数组,我在定义数据模型时犯了不少错误,导致类型不匹配。特别是演职员列表的处理,我反复修改了几次接口定义才正确。
记得有一次,我在渲染演职员列表时,因为没有正确处理空数组的情况,导致应用崩溃了。后来我学会了使用条件渲染,在数据未加载或为空时显示提示信息,而不是直接尝试渲染不存在的数据。
搜索功能的实现心得
搜索功能是我这次开发中最喜欢的部分,因为它既有一定的技术挑战性,又能显著提升用户体验。实现搜索功能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技巧。
首先是实现实时搜索。一开始我直接在文本输入框的onChange事件中发起搜索请求,但这样会导致每次用户输入一个字符就发送一次请求,既浪费资源又影响性能。后来我在网上查到了"防抖"(debounce)技术,可以延迟执行搜索操作,避免频繁请求。
我自己实现了一个简单的防抖函数:
function debounce(func, delay) {
let timeoutId;
return function(...args) {
clearTimeout(timeoutId);
timeoutId = setTimeout(() => func.apply(this, args), delay);
};
}
然后在搜索组件中使用它:
// 创建防抖后的搜索函数
this.debouncedSearch = debounce(this.performSearch, 500);
// 在输入变化时调用
onSearchChange(event) {
this.keyword = event.text;
this.debouncedSearch(this.keyword);
}
这个小优化让搜索功能的性能提升了很多!我测试了一下,即使快速输入,也只会在停止输入500毫秒后才发送请求,大大减少了不必要的网络调用。
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搜索历史记录功能。我使用鸿蒙的@ohos.data.preferences模块来实现持久化存储,这样即使用户关闭应用,搜索历史也能保存下来。实现这个功能时,我学会了如何读写Preferences数据,以及如何管理存储的数据。
// 保存搜索历史
async saveSearchHistory(keyword) {
try {
const preferences = await dataPreferences.getPreferences(getContext(this), 'search_history');
const history = await preferences.getString('history', '[]');
const historyArray = JSON.parse(history);
// 去重并添加到开头
const index = historyArray.indexOf(keyword);
if (index > -1) {
historyArray.splice(index, 1);
}
historyArray.unshift(keyword);
// 只保留最近10条
if (historyArray.length > 10) {
historyArray.pop();
}
await preferences.putString('history', JSON.stringify(historyArray));
await preferences.flush();
} catch (error) {
console.error('保存搜索历史失败:', error);
}
}
组件复用与状态管理的思考
在开发详情页和搜索功能的过程中,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组件复用和状态管理的重要性。我将一些通用的UI元素,如评分组件、演职员卡片等封装成独立的组件,在不同页面中复用它们。这样不仅减少了代码重复,还让界面风格保持一致。
关于状态管理,我开始思考如何在多个组件之间共享状态。虽然目前的应用规模不大,但随着功能的增加,状态管理会变得越来越复杂。我查了一些资料,发现鸿蒙应用可以使用全局状态管理库,或者通过事件总线进行组件间通信。这些知识对我未来开发更复杂的应用会很有帮助。
有一天,我在开发中遇到了一个状态同步的问题:搜索页面和详情页都需要访问电影数据,但每次都要重新加载。后来我想到可以创建一个全局的数据服务类,负责管理和缓存应用的核心数据,这样不同页面就可以共享数据,避免重复请求。虽然最终没有在这个项目中实现,但这个思路为我未来的开发提供了参考。
项目接近完成的喜悦
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开发,"爱影家"APP的核心功能已经基本实现了。从首页轮播图到电影列表,从详情页到搜索功能,每一个功能模块的实现都让我感到非常有成就感。特别是当我看到模拟器上运行的完整应用时,那种满足感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
我还记得第一次运行完整应用时的场景:打开应用,首页轮播图自动播放,电影列表流畅滚动,点击电影卡片能顺利跳转到详情页,搜索功能也能正常工作。那一刻,我觉得之前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虽然应用还有一些小瑕疵,比如在网络不稳定时加载较慢,UI细节还不够精致,但作为一个学习项目,我已经很满意了。
回顾整个开发过程,我从一个对鸿蒙开发一无所知的新手,成长为能够独立开发完整应用功能的开发者。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学习了ArkTS语言和ArkUI框架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编程思维。遇到问题时,我不再像以前那样慌张,而是学会了分析问题、查找资料、尝试解决方案的完整流程。
未来学习计划
通过这次学习,我对鸿蒙应用开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课程结束后,我计划:
- 继续完善"爱影家"APP,添加更多功能,如用户登录、收藏电影等
- 学习鸿蒙的其他特性,如分布式能力、多设备协同等
- 尝试开发一些小型应用,巩固所学知识
- 关注鸿蒙生态的发展,学习最新的开发技术
这次学习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技术学习没有捷径,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才能真正掌握一门技术。我相信,随着鸿蒙生态的不断发展,掌握鸿蒙开发技能将会为我的职业生涯带来更多机会。
最后,我要感谢老师的耐心指导和同学们的帮助。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会继续努力,争取在鸿蒙开发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