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开发者心中都有一段“暗夜敲键盘”的故事,而我的鸿蒙开发旅程,正是由无数个瞬间的小确幸,串联成一段独家记忆。

功能跑通的那一刻,胜过一杯咖啡的提神

        还记得第一次上手 HarmonyOS 时,我选择做一个天气插件。看似简单,却因为对分布式能力理解不够,功能始终跑不通。那段时间,我几乎每天都在翻阅官方文档、在社区里寻找解答。
终于,在某个凌晨三点,我看到终端里输出的那一行熟悉的 Success,整个人瞬间清醒,远比咖啡因更振奋。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原来开发带来的快乐,不在于功能的复杂,而在于一次次突破自己认知边界的瞬间。

@Entry
@Component
struct WeatherWidget {
    @State temperature: string = "--"
    onInit() {
        WeatherService.getTodayWeather()
            .then(result => {
                this.temperature = result.temp;
            })
            .catch(err => {
                console.error("Weather fetch failed: " + err);
            });
    }
}

看着屏幕上准确显示的天气数据,我笑得像个孩子。

深夜 Debug,是孤独也是陪伴

        在一次项目中,我遇到了分布式任务调度的 bug,日志里不断重复报错,我几乎怀疑是不是自己配置错了。那天夜里,我抱着笔记本在工位上反复尝试,直到凌晨两点,社区里有位陌生开发者回复了我提问的帖子:“检查一下 taskId 的唯一性”。
我按照提示修改,果然成功了。那一刻,我忽然觉得自己并不孤单 —— 原来在这个社区里,总有人和你并肩作战。

我带“新人”玩鸿蒙开发的故事

        去年公司来了几位实习生,我负责带他们入门 HarmonyOS。起初,他们的问题五花八门:“为什么按钮样式这么奇怪?”“能不能像 Flutter 那样写?”……一度让我啼笑皆非。可慢慢地,他们从写一个简单的 UI,到能独立完成一个小应用。最后,当他们自豪地把作品拿出来给我看时,我忽然体会到,原来分享经验的过程,也是一种成长。

鸿蒙让我“变”了

        最明显的变化是生活习惯。出门前,我总会用自己写的天气插件查当天的气温;写周报时,我会用自制的计时小工具统计工时。慢慢地,我开始用“鸿蒙开发者”的视角观察生活 —— 哪些场景还能被技术改善?哪些痛点能通过分布式解决?
更重要的是,我认识了一群同样热爱鸿蒙的朋友。我们在社区里互相鼓励,在线下沙龙里畅聊未来。技术之外,那份归属感和认同感,成了我最宝贵的收获。

小结

        有人说,编程是冰冷的,但对我而言,鸿蒙开发却是温热的。它让我收获了属于开发者的小确幸,让我在深夜里找到陪伴,让我学会分享与坚持,也让我在一次次突破中,看见了更完整的自己。

        所以,当我回头望向这段旅程时,心中涌现的不是 bug 带来的焦虑,而是那些闪闪发光的瞬间 —— 这,便是属于我和鸿蒙的“心迹”。

Logo

讨论HarmonyOS开发技术,专注于API与组件、DevEco Studio、测试、元服务和应用上架分发等。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