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背景:
华为终于出了鸿蒙os 1.0,用在了电视上。可是设置里面连android标志的adb都有。是抄改的android吗?

关于鸿蒙(HarmonyOS)系统中存在 Android 痕迹的问题,这是一个较受关注的技术和战略话题。以下内容将从技术、现实需求以及发展方向三个层面分析。


1. 鸿蒙系统中 Android 痕迹的来源

1.1 鸿蒙的技术基础

鸿蒙系统初期(如 1.0 版本)确实在部分场景中基于 AOSP(Android 开源项目)进行开发,原因包括:

  • AOSP 是开源的:Android 开源项目(AOSP)提供了一个成熟的操作系统框架,包括内核、驱动、虚拟机等基础组件。华为可以在此基础上快速开发自己的系统。
  • 兼容性需求:鸿蒙需要兼容现有的 Android 应用生态,为用户提供一个无缝过渡的体验。如果完全从零开发,鸿蒙的生态建设可能面临极大挑战。

在初期版本中,鸿蒙电视、手机等设备的部分模块(如设置界面、系统服务)中仍然保留了 AOSP 的影子,例如:

  • ADB(Android Debug Bridge):ADB 是 Android 开发中常用的调试工具,出现在鸿蒙系统中表明它部分底层依然与 AOSP 保持一致。
  • 许可证中提到 Android 组件:从截图中可以看到,系统中引用了 Android 的部分库或功能,如 Android bionic libc(C 标准库)等。

1.2 是“抄改”还是合理利用?

鸿蒙基于 AOSP 的部分代码,并不等于“抄改”,这是在开源协议下合理使用开源代码:

  • AOSP 是开源项目,任何厂商都可以基于其代码开发自己的系统。
  • 鸿蒙在 AOSP 基础上增加了自己的系统架构和功能(如分布式能力、微内核设计等),这超出了简单的“修改”。

2. 为什么鸿蒙初期会选择保留 Android 痕迹?

2.1 短期内的生态兼容

生态兼容是鸿蒙系统发展的关键:

  • Android 应用生态:Android 已经是全球最大的移动操作系统,拥有大量开发者和应用。鸿蒙必须兼容 Android 应用,才能让用户从 Android 平台平滑过渡到鸿蒙。
  • 开发者支持:如果鸿蒙从零构建一个完全独立的系统,开发者需要重新学习和适配,这将大大增加鸿蒙生态的构建难度。

2.2 节约研发时间

开发一个全新的操作系统,从内核到应用框架,需要大量时间和资源。鸿蒙通过利用 AOSP 的开源部分,可以:

  • 快速推出产品,抢占市场。
  • 将研发资源集中在独特功能上(如分布式架构)。

2.3 与战略目标的匹配

华为的战略目标是打造一个适用于多种设备(手机、电视、物联网)的分布式操作系统。在鸿蒙 1.0 阶段,快速推出产品并积累经验可能比完全独立开发更重要。


3. 鸿蒙与 Android 的区别

尽管鸿蒙 1.0 中存在 Android 痕迹,但它并非简单的“Android 换皮”,而是在架构层面做出了许多改进:

3.1 微内核设计

  • 鸿蒙的核心设计理念是基于微内核,而 Android 使用的是宏内核(Linux 内核)。
  • 微内核架构的优势在于更高的安全性和更灵活的扩展能力,尤其适合物联网设备。

3.2 分布式能力

  • 鸿蒙的分布式架构是其核心创新,可以实现多设备协同(如手机与电视、智能手表之间无缝连接)。
  • 这种能力在 Android 系统中并不原生支持。

3.3 多设备统一系统

  • 鸿蒙的目标是实现一个统一的操作系统,支持多种设备(手机、平板、电视、物联网设备等)。
  • 而 Android 专注于手机和平板,其在物联网和多设备协同上的能力较弱。

4. 对鸿蒙未来发展的影响

4.1 长期来看,鸿蒙需要摆脱 Android 的痕迹

  • 为了真正实现技术自主,鸿蒙需要逐步减少对 AOSP 的依赖,特别是在核心模块(如内核、系统服务)上。
  • 在鸿蒙 3.0 等后续版本中,华为已经逐渐呈现出更多自主开发的成果。例如,开发者报告显示,鸿蒙的系统架构中已经融入了更多自研模块。

4.2 构建鸿蒙自己的生态

  • 鸿蒙需要吸引更多开发者和厂商参与,构建一个与 Android、iOS 并行的生态系统。
  • 提供独特的功能(如分布式能力)和开发工具(如 DevEco Studio)是吸引开发者的关键。

4.3 面临的挑战

  • 用户接受度:普通用户可能会对鸿蒙的“Android 痕迹”产生疑问,影响其品牌形象。
  • 国际市场压力:在面向国际市场时,鸿蒙需要证明自己是一个独立且创新的系统,而不是“Android 的变种”。

5. 总结与看法

  • 鸿蒙初期借助 AOSP 是现实需求:在系统研发初期,借助开源项目(如 AOSP)并不罕见,这是为了快速推出产品、兼容现有生态的合理选择。鸿蒙并非简单的“换皮”,而是在 AOSP 基础上开发了许多独特功能。
  • 鸿蒙的创新方向值得肯定:其微内核设计和分布式架构体现了华为的技术创新能力。
  • 未来的关键在于自主化:随着鸿蒙的发展,减少对 Android 的依赖、构建独立生态将是其成功的关键。

总之,鸿蒙的 Android 痕迹是阶段性的技术选择,未来能否真正独立和强大,还需要时间和努力来证明。

Logo

讨论HarmonyOS开发技术,专注于API与组件、DevEco Studio、测试、元服务和应用上架分发等。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