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华为鸿蒙OS
华为鸿蒙OS–可能的自主操作系统之路国产OS,无论名字如何换,“是否能够自主可控”都是其是否应该存在的必须标签,过去倒闭的国产linux都因无法自主成为其断粮倒闭的基础,linux和自主可控天然矛盾是不可改变的事实,无法自主可控就无法商业化市场化,无法走向市场的东西走向倒闭则是应该的解决,关于Linux商业化具体内容参见博客<<国产Linux商业化与三国>>.本文从商业..
华为鸿蒙OS–可能的自主操作系统之路
国产OS,无论名字如何换,“是否能够自主可控”都是其是否应该存在的必须标签,过去倒闭的国产linux都因无法自主成为其断粮倒闭的基础,linux和自主可控天然矛盾是不可改变的事实,无法自主可控就无法商业化市场化,无法走向市场的东西走向倒闭则是应该的必然结局,关于Linux商业化具体内容参见博客<<国产Linux商业化与三国>>.
本文从商业化选项和技术选项角度评价鸿蒙OS与Linux的自主可控能力,以自主可控标准来评价国产自主操作系统之路的可能正确选项。
商业化选项
-
开源与闭源,开源有真有假,对于拒绝商业化的OS比如Linux,毫无疑问是真开源,这类开源存在的目标一直是毁灭商业化,拒绝自主可控组织的存在,如果你用他的代码,又不开源你的产品,那么下次linux内核主线你将被抛弃,你做出的商业化努力可能付诸东流,比如各类倒闭的国产Linux厂。另一类所谓开源的商业化OS比如安卓则是假开源,它利用开源社区资源帮助完成商业化闭源产品,做到了自主可控,在关键时刻还可以制裁华为,以证明他的商业化价值,因此假开源真闭源的安卓是国产自主操作系统之路的正确学习路线,华为作为一家商业化公司,鸿蒙OS学习安卓走这种假开源真闭源的路线自然是顺理成章的,因此假开源真闭源是自主可控的一个正确选项。
-
左右社会资源的能力,显然安卓能起飞的原因不仅因为他能闭源且能利用开源Linux的能力,更因为他的软件领域生态影响力,每年更新操作系统版本带来新的特性,每个季度都在技术社区安利新的技术,这是操作系统生态能够建立起来的基础,相信华为鸿蒙5000人的研发团队以及来自任正非的决心是有希望坚持这一安利活动持久上10年,有这一基础,生态建不起来都是不可能的,因此左右社会资源的能力是自主可控的必须选项。
-
有目标的自主投资的能力,安卓和Linux最大的不同是安卓有商业化目标,安卓自诞生之日起目标是就是手机新兴领域消费领域圈钱,有这一伟大目标的制定,每年都会全世界投资推动新的技术加入,让操作系统的科技属性能够源源不断的充实,而老旧的缺乏伟大目标的Linux估计甚至没有多少安卓开发者知道他的存在,相信华为鸿蒙OS也能从安卓身上学习到这一优良传统,让鸿蒙OS成为新的自主投资希望,有目标的自主投资是自主可控的一个正确选项。
技术选项
-
微内核,微内核解释清楚的话,另外几个相关名词相信更多人会明白,RPC COM SOAP 分布式,这些名词都是微内核这一名词的替身,再说的明白些,他们是生态建设的生产工具,有了这些生产工具,生态建设才能让低端流水线的工人参与进来把工厂充实起来做世界第一大工厂,这一能力linux不具备,并且天生排斥,linux现在还在原始社会使用这各种互不兼容的文本配置文件,易错的字符串沟通方式,当然这是自由开源的本性和天生基因决定,对于开源来讲,为了制造一种叫做Follower的传销壁垒,作为跟随者你应该去看作者的垃圾传销代码,而不是搞一个RPC将这些传销代码隐藏起来,除非你选择闭源,微内核正是为这种闭源需求准备,杜绝传销行为发生,统一标准的RPC,将商业化无人去看的垃圾传销代码隐藏起来,交付能用可用的组件才是商业化的目标,在微内核模式下,程序员的生活以及职业终于简化了,不看垃圾传销代码天天找Follower洗脑传销的日子可以去过更多正常人的生活,微内核成功的例子,比如安卓的JAVA生态,MS的office生态,都是微内核成功的案例,相反没有用微内核思维模式让人看开源垃圾传销代码的linux则经常报道某程序员患癌去世,贫困跳楼的案例,在身不由己无法决定自己命运的情况下,程序怨失去了自主可控的能力(传销是把双刃剑,一边害人一边害己),相信鸿蒙OS使用闭源微内核思想能够很快建立起自主可控的生态。
-
抛弃老旧生态,由于是新兴市场目标,因此并不需要OS兼容老旧生态,并且在微内核思想加持下,鸿蒙OS据说代码量只有安卓的千分之一,这是能够自主可控的本质原因,你用Linux开源就等于放弃自主,代码量是一个最重要的原因,Linux 2000万行代码,只有linus本人可以说自主可控外,其他的参与开发者无论你做多少贡献都是打补丁,而不能说自主可控,比如之前舆论影响比较大的红芯浏览器,其本身在安全加密领域有些自主可控技术,但是因为他使用了代码量5000W行的开源chome做内核,改了无关紧要的图标,因此失去了自主可控标签,被人污蔑骗经费,如果他使用一个代码数量仅20W行的闭源浏览器组件,并达成商业化共识,相信没人会说他骗经费,当然红芯并不是唯一的案例,只要是开源的项目都是如此,比如各类Linux, 开源无门槛,包装一下就出来骗经费是全社会的共识,你是不是骗经费就看你引用可多少开源代码,引用的越多,越是骗经费,所以为了可以自主可控,相信内核仅有2万行规模的鸿蒙OS会成为大多数希望自主可控的程序怨的必然选择,如果你的产品有10W行代码,引用所有鸿蒙OS代码,那你可以说你有80%的自主可控能力,但显然你不能说你对linux拥有自主可控能力,你最多就是为linux打打补丁,骗骗经费。
关于自主可控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得出自主可控必须要有如下几个标签,才能说是自主。
- 闭源,当然可以在利用开源社区的基础上假开源。
- 左右社会资源的能力。
- 有目标的自主投资的能力。
- 承载闭源商业生态的微内核。
- 抛弃老旧生态,降低代码规模,让生态参与者可以达成技术自主可控。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